异物:
是指在系统、设备自身以外的,进入、遗留或存在于系统设备中可对系统设备运行和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所有物质。如下列出主要的异物(不限于):工器具材料,包括防异物用的工具材料;工作包、程序、图纸、记录本等;设备上拆下的零部件;备件及其包装物;溶剂;切割碎片和碎屑、焊渣等;海水系统中的泥沙、水泥碎块及石子、水草、海生物等;重水系统中的轻水;水中的悬浮物、可溶性杂质、微生物等;腐蚀产物、活化产物;系统中不允许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由于化学品中的杂质、化学品误添加、系统泄漏、交叉污染等原因而在工艺系统中引入卤素、硫、钠、铅、钴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增加设备的腐蚀或引起辐射场的升高;进入系统管道或容器的人员;
防异物(Foreine Material Exclusion,缩写FME):
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来防止由于人员疏忽而导致异物进入系统、设备,或降低其几率。
防异物控制区域或防异物区域:
是指一个建立起来的区域,用以控制工具设备、材料和人员进入开放系统,从而减小由于疏忽而将任何物项遗留在系统里的可能性。
核电厂调试过程中经常发现异物事件,若不加强防异物控制(FME),采取必要措施阻止异物进入不应进入的构筑物、系统和设备,如汽轮发电机、堆芯及一回路等,将会对核电机组后续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极大威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导致核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近期国内核电厂调试过程中发现的6起典型异物事件。
2016年5月某日,调试人员在压力容器扣盖后进行某重要系统阀门在线时,发现该阀门内漏,在阀门关闭过程中出现较大阻力,阀门无法全部关闭。随后,维修部门对该阀门解体检查,在阀座内发现一枚螺栓(长度25mm,螺栓头最窄/最宽分别为7.9mm/9.01mm)和金属片(呈扇形,半径7mm,圆弧7mm,厚度0.5mm)。经分析,与阀门同房间内的某设备盖板螺栓为最可能螺栓异物来源;管道预制阶段钻头开孔产生的金属碎屑为金属片异物的最可能来源。
2016年5月某日,核电厂正在进行设备冷却水系统(CCS)某板式换热器改造,在换热器CCS侧入口处发现1根断裂弹簧臂、1个半圆形异物(挡块部件)和1个六方螺栓(M12×25),发现换热器活动端挡板上盲板的钛覆盖层损坏。同时,发现一个黑色疑似橡胶条物件,但因该异物已被施工人员丢弃,经排查后,将其作为系统外部异物进行分析处理。6月某日,工作人员在该换热器底部又找到另一截断裂的弹簧长臂(长度90mm,直径5mm),随后,维修人员对同一系统某止逆阀进行拆卸检查,发现阀门弹簧也有二处发生断裂,挡块和拧紧螺栓未脱落。7月某日,工作人员将更换了弹簧的阀门拆卸下来后,发现该阀门弹簧再次发生断裂,共发现五条臂断裂。经分析,板式换热器的异物来源为同一系统某泵出口处的逆止阀上脱落断裂的部件。
2016年7月某日,调试人员在清理1号机组某系统B列柴油机底壳时,发现1枚断裂的钻头粘附在A5曲轴箱盖板内侧;8月某日,在打开该柴油机凸轮轴箱盖提取干燥剂过程中,在B6凸轮箱内又发现4颗螺栓。经分析,异物来源为制造厂铭牌安装人员在A5凸轮箱上安装机组铭牌时,钻头发生断裂,引入至A5缸曲轴箱,4颗螺栓异物在设备出厂前引入。
2017年1月19日,核电厂对稳压器内部进行检查时,在稳压器底部波动管管口滤网处发现1块金属块和数段金属屑丝。异物来源为稳压器安装阶段管嘴管道侧坡口加工、管道组对、管道焊接期间异物由系统/设备外部进入稳压器的可能性最大。
2017年3月,核电厂进行凝汽器内部检查时发现,凝汽器A热阱底部存在焊条头、锈渣异物,凝汽器B热阱底部存在脚手架扣件、混凝土块、丝杆、砂轮切割片、焊条头、锈渣异物,凝汽器C热阱底部存在焊条头、锈渣异物。异物来源可能为凝汽器前期工作中有异物遗留在内部部件上,在系统冲洗、汽轮机冲转过程中随气流冲刷、振颤等因素掉落至凝汽器热阱。
2017年3月,核电厂在进行设备冷却水系统(CCS)大范围冲洗过程中,前后3次在设备冷却水泵B入口滤网处冲洗出较大的异物,3月16日冲洗出铁丝、铁片、螺母、垫圈5件异物,尺寸在30~60mm之间;3月17日冲洗出脚手架扣件1个,整个扣件厂110mm,宽为95mm;3月31日冲洗出塑料临时管帽1个,管帽直径79mm。周边交叉施工中产生的异物为可能的异物来源。
通过对上述6起核电厂调试过程发现的异物事件进行共因分析,可以发现,防异物控制措施不完善;对系统内部的异物检查不到位;工作人员防异物风险意识不足等三方面是共性原因。